大马的华人世界
文 风灵
提到亚洲的华人圈,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两岸三地外加新加坡,但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接近700万,和香港人口差不多,占马来西亚总人口21%,也就是说,差不多5个人就有一个华人。
这样说其实蛮抽象的,去大马走一圈就晓得了。
去吉隆坡的时候正好快到元宵节,街头、商场都有庆祝新年快乐的灯笼,比如这是在著名的双子塔附近:
“新年快乐”下面吊着铜钱,旁边写着“发”,果然“恭喜发财”就是华人圈的普世价值啊!
有的地方直接用的“Happy Lunar New Year” (农历新年快乐)而不是“Happy Chinese New Year” (中国新年快乐)。同样他们说今年是火猴年。
当然这没啥好稀奇的,大国崛起了,连美国总统都要给华人拜年了,亚洲国家一起普天同庆也很正常。
但当你在酒店,出门打的或者问路,到餐馆吃饭,连比带划地说着Chinglish之时,突然听到有个声音响起:“您是中国人吗?我们说华语吧!”你一定顿生天涯何处无故人,他乡恍然如故乡之感。
据我亲耳所闻,大马华人的国语说得挺不错,比在香港的时候感觉好。前几年去香港,就时常碰到只会说比英语更难懂的粤语的港人,听得我头昏脑涨。而在大马,老少华人都可说国语,有些人还挺流利的,让人想不到他祖上移民大马有一两百年了,而且他也从没有去过中国。
大马的华人分为老客和新客,老客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。这些人因为交通阻隔,与当地人通婚,形成了一个亚群娘惹峇峇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量移民则是新客,新客认为自己是海外的中国人,只是出外打工,希望赚了钱就回国去。直到马来西亚独立之后,他们才真正定居下来。
走在唐人街上,就和在国内逛街差不多了。
街头有欢迎某个华人议员莅临的广告。起初不是很明白,“民主国家”的公民也如此崇拜官员?后来听说在大马华人从政很不易,能当到上议员,想必是当地华人在政府重要的代言人了。
这天刚好是元宵节,第一次在30度的高温下过元宵。
锣鼓喧天,彩狮翻舞,煞是热闹。我坐在楼上吃饭,耳朵都快吵聋了……
去唐人街,传说中的肉骨茶肯定是少不了的。
左边就是肉骨茶,油炸豆腐、鱼丸和排骨炖的,加上枸杞还有其他中药。其实我觉得就是排骨汤,但分量还是挺足的。
街上还有人扮作古代的财神,穿着大红袍,戴着官帽,一路走一路唱:“恭喜你啊恭喜你”。下午封了半条街搭架子,不知晚上是不是有灯会什么的,我们走得早,没看到。
问起当地的华人怎么学会说华语的,无一例外都说是在学校里学的。大马的官方语言现在是马来语,公立学校在1961年改革后,从以前的英语教学改为了马来语教学。华人不愿意上这种学校,反倒促进了华人独立学校的发展。目前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国民型华文小学(简称“华小”)、60所独立中学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专院校。独立中学是没有国家经费的,但学费也很低廉,主要是靠捐赠和华人社团的补贴。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华人学校的读书,普遍都是认为华人学校教学质量可靠,在公立学校学不到东西,而且也希望能继承中华传统文化。华人学生念大学一般也不会在国内念,而是出国留学,所以他们也很重视英语。很多华人会英语、国语、粤语和马来语四大语言,让我们情何以堪?
华人在学校里以前学的是繁体字,据说现在改学简体字了。华文报纸上也是繁简混用。光我看到的华文报纸就有《中国报》《光明日报》(看到这名字时我OUT了一把)《光华日报》《南洋商报》等。光看内容其实和国内差不多,只不过看到“我国”的字眼时需要替换为“马来西亚”,有点说不出的别扭。
还有华文电影、华文歌曲和华人歌手,比如那个曾被爱国青年痛骂的“你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!”的梁静茹。
然后我们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,去了槟城。看看这个:
瞬间梦回民国。还有这样的:
土洋结合的宗祠。
小庙宇也不少:
连鲁班庙都有:
这其实是爱情巷中的一家咖啡馆:
咖啡店里,周围人好多说国语,看面孔,听声音,你感觉不出是在异国他乡。
这也是一家咖啡馆的春联:
槟城当年可是赫赫有名,被称为小香港,基本是华人聚居地,也是辛亥革命的摇篮。孙中山离开日本后,曾在这里住了6年,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在这里策划的。现在由于华人生育率低,人口比例也下降到45%左右,但用中文国语在当地至今仍是通行无阻,没有交流障碍。
槟城现在已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,老城作为保护的核心区,一般的生意外迁,只剩下一些旅游服务业。街头冷冷清清,只有古老的建筑无声地记载着过去的故事。
在槟城的博物馆里,还看到了更多的中式文物。这种鸦片床我是第一次见:
号称中国第一位资本家的张弼士,也是张裕酒厂的创始人,辛亥革命的资助者张弼士在槟城有五进院落的故居,也就是“蓝屋”。
中英结合的建筑风格:
连槟城著名的壁画形象也是以华人为主:
槟城小吃和广东的风格差不多,街头苍蝇馆子偶尔有惊喜,比如,有家的米线,香茅和小米椒完美结合,酸酸辣辣,那叫一个酸爽。但有些小店的环境……最好闭着眼睛进去。
海南鸡面,这家是看上去比较正规的餐厅。物价不高,也就软妹币十几元钱。
第一次吃黑糖豆花:
大马华人传统上仍是从事商业为主,以及一些专业人士,经济状况较好,但据说政治上受到歧视。即使如此,华人圈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。现在中国已经是马来西亚的第一贸易伙伴,贸易额高达1000亿美元,华人的推动功不可没。其实,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迅速致富,和港澳台及东亚、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也是密不可分。自家虽穷,却有些发达的亲戚肯帮衬。
就我们的亲身所感,大马的华人或许早已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,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超过了对某个具体政权的认同,同文同种始终是强大的力量,在这个意义上,确实是血浓于水。而中国文化至少在亚洲仍有较强的竞争力。如果人民之间能够自由地交流、旅行、经商、雇佣与合作,又有什么必要非得追求一家之天下的大一统呢?
风灵订阅号flthinking,致力于原创和翻译,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
力!扫描或长按下列二维码可关注:
如有知音见采,不辞遍唱阳春。写作与翻译需要您的鼓励、赞赏,多少不论,皆铭感在心。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随喜打赏: